志学网
搜索

2023理化检验技术卫生高级职称(副高)全真每日一练(12月20日)

来源: 志学网    发布:2023-12-20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706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志学网发布2023理化检验技术卫生高级职称(副高)全真每日一练(12月20日)相关信息,更多2023理化检验技术卫生高级职称(副高)全真每日一练(12月20日)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单选题]我国标准规定加速器旋转运动标尺的零刻度位置的检定周期

A. 每日
B. 每周
C. 每月
D. 每半年
E. 每年


2. [单选题]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可用于测定

A. Ag,Sn,Na
B. As,Te,Sn,Se,Sb,Pb,Ge,Bi
C. As,Te,Sn,Se,Sb,Pb,Ge,Bi,Hg
D. Au,Se,Pb
E. Be,Sb,Pb,Hg


3. [单选题]测定味精中谷氨酸钠的含量最常用的方法是旋光仪法,该法是利用谷氨酸钠分子结构中某种碳原子具有旋转偏光振动平面的能力,该碳原子为

A. 对称碳原子
B. 饱和碳原子(saturated carbon)
C. 氧结合碳原子
D. 不饱和碳原子(saturated carbon)
E. 不对称碳原子(asymmetric carbon atom)


4. [单选题]当向测定荧光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时,荧光强度将

A. 增加
B. 增加不明显
C. 不变
D. 明显增加
E. 降低


5. [单选题]下列污染物在空气中以蒸气和颗粒物共存形式存在的是

A. 一氧化碳
B. 苯
C. 铅
D. 多环芳烃
E. 以上均是


6. [单选题]为了防止尿样的腐败,通常1L尿液中加入氯仿

A. <1ml
B. 1~2ml
C. 2~3ml
D. 3~4ml
E. 4~5ml


7. [单选题]在检测前,样品尽量少用预处理,目的是

A. 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
B. 提高检测方法的精密度
C. 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精密度
D. 减少操作步骤,防止引入污染物和待测物损失
E. 防止待测物损失


8. [多选题]维生素pp微生物测定法的原理是,某一种微生物的生长必须有维生素pp,培养基中若缺乏这种维生素,该细菌不能生长。在一定的条件下该细菌生物情况以及它的代谢产物乳酸的浓度与培养基中尼克酸素的含量成正比,因此,测定样品中的尼克酸含量可利用

A. 酸度
B. 浑浊度
C. 碱度
D. 光密度
E. 色度


9. [单选题]污染物在空气中以颗粒物与蒸气共存的条件是

A. 常温下,污染物饱和蒸气浓度极低,远远低于空气中常见浓度
B. 常温下,污染物饱和蒸气浓度较低,但是仍低于空气中常见浓度
C. 常温下,污染物饱和蒸气浓度极低,但是仍高于空气中常见浓度
D. 常温下,污染物饱和蒸气浓度较高,且高于空气中常见浓度
E. 常温下,污染物饱和蒸气浓度甚高,且高于空气中常见浓度


10. [单选题]采用正己烷萃取白菜中的对硫磷农药,其萃取率为85%,现测得白菜中含1.05mg/kg,则实际含量为

A. 1.23mg/kg
B. 1.24mg/kg
C. 0.89mg/kg
D. 0.893mg/kg
E. 1.05mg/kg


11. [单选题]当空气中气体污染物浓度较低,需要长时间采样时,可选择的采样方法是

A. 塑料袋取样法
B. 注射器取样法
C. 真空采气瓶取样法
D. 溶液吸收法
E. 固体吸附剂管采样法


12. [单选题]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微量六六六,常用哪一种检测器

A. 热导检测器
B.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C. 电子捕获检测器
D. 硫磷检测器
E. 氮磷检测器


13. [单选题]两相溶液萃取(如用乙醚萃取尿中酚)常用什么方法提高两相间的分离界限

A. 用冷却萃取
B. 增加静置时间
C. 提高样品中盐含量,如加氯化钠
D. 萃取后添加戊醇,降低乙醚表面张力
E. 萃取时加入表面活性剂


14. [单选题]在常规检测质量控制中,每次测定样品时必须进行空白试验;两个空白试验值(blank value)的相对偏差要求不能超过

A. 5%
B. 10%
C. 20%
D. 30%
E. 50%


15. [单选题]为了保证样品从采样到报告结果一系列过程不会乱,最关键的做法是

A. 采样后及时送交实验室
B. 交接时要口头交代清楚
C. 交接签字
D. 从采样到报告结果每个样品要使用同一标号
E. 实验室接受样品后放置整齐


16. [单选题]测定食品中脂肪时,如果直接用有机溶剂提取,那么所测结果的成分为

A. 游离脂肪
B. 结合脂肪
C. 氧化脂肪
D. 乳脂肪
E. 原脂肪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web/ml2lme.html
    延伸阅读
    考试资料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