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志学网发布风湿病(副高)2025试题正确答案(01.05)相关信息,更多风湿病(副高)2025试题正确答案(01.05)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医学副高)频道。
1. [单选题]正常人氧的运送形式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血浆中物理溶解的氧、氧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运送形式
B. 血浆中物理溶解的氧、氧与血浆清蛋白结合的运送形式
C. 高压状态下吸入氧、氧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运送形式
D. 以上都是
E. 以上都不是
2.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预防医学道德原则的是
A. 不伤害原则
B. 有利于病人原则
C. 全社会参与原则
D. 关注生命神圣原则
E. 生命长寿原则
3. [单选题]在凝血酶时间延长的血浆中,加甲苯胺蓝后凝血酶时间明显缩短,两者相差5s以上,提示受检标本的哪一项异常
A.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减低
B. 有肝素或类肝素样物质存在
C.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
D. 组织液混入血浆
E. 巨球蛋白血症
4. [多选题]以下常用抑制移植排斥反应的是 ( )
A. 糖皮质激素
B. 硫唑嘌呤
C. 血管活性剂
D. FK506
E. 环孢菌素A
5. [单选题]某患者,因支气管哮喘住院治疗10余天,今晨突感左上胸短暂刺痛,逐渐感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心率120次/分,律不齐,左肺呼吸音减弱,此患者首先考虑并发下列何种情况
A.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B. 心绞痛
C. 自发性气胸
D. 肺不张
E. 急性心力衰竭
6. [单选题]对肾盂肾炎的诊断最有价值的是:
A. 发热、腰痛
B. 尿频、尿急、尿痛
C. 肉眼血尿
D. 尿中有脓细胞及白细胞管型
E. 大量蛋白尿
7. [多选题]预防泌尿系感染,可采取:
A. 女性保持外阴部清洁
B. 积极治疗体内感染灶
C. 避免不必要的(unnecessary)导尿或膀胱镜检查
D. 多饮水、勤排尿
E. 每日常规口服呋喃唑酮
8. [单选题]正常人体肠道内厌氧菌数量是大肠埃希菌的
A. 1~9倍(10倍)
B. 10~99倍(100倍)
C. 100~999倍(1000倍)
D. 1000~9999倍(10000倍)
E. 100000倍
9. [单选题]关于贲门失弛缓症的病因病理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主要病理为中、下段食管痉挛狭窄伴上段食管扩张,贲门部痉挛,肌层增厚
B. 食管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
C. 机制可能与食管的胆碱神经支配缺陷有关
D. 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括约肌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障碍
E. 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少见
10. [单选题]女性,24岁,查体B超发现右肾轻度萎缩,但血压正常,肾功能正常,肾动脉造影示右肾动脉均匀细小,内膜光滑。其合理的处理是
A. 左肾穿刺活检
B. 手术切除右肾
C. ACEI应用
D. 右肾动脉搭桥
E. 观察
11. [单选题]在诊疗护理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医疗事故
A. 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由于医务人员疏忽而发生的不良后果;发生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以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诊治为主要原因而造成不良后果
B. 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由于医务人员过于自信(over-confidence)而发生的不良后果;发生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以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诊治为主要原因而造成不良后果
C. 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由于医务人员技术原因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发生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以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诊治为主要原因而造成不良后果
D. 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由于病情或病员体质特殊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发生并发症;以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诊治为主要原因而造成不良后果
E. 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由于病情或病员体质特殊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发生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以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诊治为主要原因而造成不良后果
12. [单选题]尿干化学分析仪在检测白细胞时出现与镜检不符的结果时可能的原因是
A. 尿液在膀胱贮存时间长
B. 尿标本不新鲜
C. 肾移植患者发生排异反应
D. 尿中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E. 尿液标本含有高浓度胆红素
13. [单选题]最有利于脑外肿瘤定位的CT表现为( )。
A. 边界不清楚
B. 脑皮质受压内移
C. 明显增强
D. 中线移位
E. 颅骨变薄
14. [多选题]化学发光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analysis)的特点包括
A. 灵敏性极高
B. 仪器设备简单
C. 发射光强度测量无干扰
D. 线性范围宽
E. 分析速度快
15. [单选题]病人权利受到关注的社会背景是
A.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B. 人们的文化水平提高
C. 医患间医学知识的差距逐渐缩小
D. 病人的医疗消费能力不足
E. 病人的医疗消费水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