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学网
搜索

理化检验医学技术中级2024基础知识每日一练(04月18日)

来源: 志学网    发布:2024-04-18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418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志学网发布理化检验医学技术中级2024基础知识每日一练(04月18日)相关信息,更多理化检验医学技术中级2024基础知识每日一练(04月18日)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单选题]由于存在着后沉淀现象,需要控制沉淀物的粘污,其方法是

A. 粘污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
B. 在较高的温度下,粘污较小
C. 只有在沉淀物生成后,加入杂质才会造成粘污
D. 在沉淀前,调节溶液的pH可以控制粘污的发生
E. 改变沉淀剂的浓度可以控制粘污的发生


2. [单选题]化学发光法氮氧化物分析器利用的原理是

A. 二氧化氮和臭氧的气相发光反应
B. 氮氧化物与碳氢化合物的光化学反应
C. 一氧化氮氧化成二氧化氮
D. 一氧化氮和臭氧的气相发光的反应
E. 臭氧和乙烯的气相发光反应


3. [单选题]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铅的原理,以下叙述哪个是不正确的

A. 样品经预处理使铅以离子状态存在
B. 试液中铅离子被火焰的高温变成基态原子
C. 基态原子吸收来自铅空心阴极灯发出的共振线
D. 空心阴极灯发出波长为228.8nm的共振线
E. 对共振线的吸收值与样品中铅含量成正比


4. [单选题]用无泵型采样器采样时,适合的风速范围是

A. 1~10cm/s
B. 10~500cm/s
C. 5~10m/s
D. 10~15m/s
E. 15~20m/s


5. [单选题]为了测定水中的硝酸盐氮,要求取样后应尽快进行,如不能及时测定,应加保存剂并在0~4℃避光保存,加入的保存剂是

A. 硝酸
B. 磷酸
C. 酸与氧化剂
D. 硫酸
E. 氧化剂


6. [单选题]在职业卫生空气监测中,空气采样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standard condition)下的体积,“标准状况(standard condition)”是指

A. 气温20℃,大气压101.3kPa
B. 气温10℃,大气压110.3kPa
C. 气温10℃,大气压101.3kPa
D. 气温0℃,大气压101.3kPa
E. 气温0℃,大气压103.1kPa


7. [单选题]下列水质分析各项检验中,超过4小时仍可测定的是

A. pH
B. Hg
C. 铬(六价)
D. 亚硝酸盐氮
E. 氯仿、四氯化碳


8. [单选题]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存在状态不一样,有的以气体或蒸气逸散于空气中;有的以液体或固体颗粒分散于空气中;一氧化碳的状态是

A. 蒸气
B. 气体
C. 气溶胶
D. 蒸气和气溶胶共存
E. 雾


9. [单选题]水电导的大小可间接反映

A. 矿化度
B. 浊度
C. 色度
D. 臭阈值
E. pH


10. [单选题]气相色谱法中常用二硫化碳,如何提纯二硫化碳,使之无色谱杂峰

A. 重蒸馏
B. 甲醛-稀硫酸溶液(sulfuric acid solution)洗涤后蒸馏
C. 无水硫酸钠吸附后蒸馏
D. 甲醛-浓硫酸洗涤后蒸馏
E. 蒸馏水洗涤后蒸馏


11. [单选题]分析测定中的偶然误差,就统计规律来讲,其

A. 数值固定不变
B. 有重复性
C. 大误差出现的几率小,小误差出现的几率大
D. 正误差出现的几率大于负误差
E. 具有单向性


12. [单选题]我国卫生部1999年发布的6种生物限值包括

A. 氯仿
B. 甲苯
C. 铬
D. 苯
E. 锰


13. [单选题]用亚甲蓝法测定水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时,消除余氯干扰作用的方法是

A. 1mg余氯加0.1ml 1%亚硫酸氢钠溶液
B. 10mg余氯加1ml 1%亚硫酸氢钠溶液
C. 1mg余氯加1ml 1%亚硫酸氢钠溶液
D. 1mg余氯加0.2ml 1%亚硫酸氢钠溶液
E. 1mg余氯加1ml 0.1%亚硫酸氢钠溶液


14. [单选题]在开展实验室检验时,国家选定的离心旋转速度的表示方法

A. rpm
B. r/min
C. r/hr
D. rp/min
E. r/s


15. [单选题]《化妆品卫生规范》中规定的巯基乙酸的测定方法是

A. 比色法
B. 气相色谱法
C. 高效液相色谱法
D. 原子吸收法
E. 氧化还原滴定法


16. [单选题]有关职业卫生标准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 是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B. 是贯彻实施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治法规的技术规范
C. 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法律体系,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D. 包括了除劳动负荷、劳动生理和工效等之外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E. 是执行职业卫生监督和管理的法定依据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web/n9v8o9.html
    延伸阅读
    考试资料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