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学网
搜索

心电学技术副高2024试题讲解(05.06)

来源: 志学网    发布:2024-05-06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926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志学网发布心电学技术副高2024试题讲解(05.06)相关信息,更多心电学技术副高2024试题讲解(05.06)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单选题]患者男性,23岁,大面积烧伤。心电图示T波高尖、双支对称、基底部狭窄,提示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异常的时相为

A. 0相
B. 1相
C. 2相
D. 3相
E. 4相


2. [多选题]冲动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失常包括

A. 窦房阻滞(sinoatrial block)
B. 房室传导阻滞
C. 预激综合征
D. 窦性心动过速
E. 房颤


3. [单选题]绘制梯形图时应将A行中的竖线对准

A. P波顶峰
B. P波起点
C. QRS波群起点
D. T波顶峰
E. U波终点


4. [单选题]不完全性室内三支阻滞的心电图特点为

A.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B. 束支阻滞图形+心电轴偏移
C. 房室传导阻滞+心电轴偏移
D. 束支阻滞图形+房室传导阻滞
E. 束支阻滞图形+电轴显著偏移+房室传导阻滞


5. [单选题]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如果负荷和静态显像都有局部放射性缺损,提示该部位

A. 收缩功能异常
B. 残余存活心肌
C. 心肌缺血
D. 心肌梗死
E. 舒张功能异常


6. [单选题]左室射血分数(EF)的正常范围为

A. ≥30%
B. ≥45%
C. ≥50%
D. ≥60%
E. ≥70%


7. [单选题]初次发作的心房颤动且在24~48小时以内称为

A. Ⅰ型和Ⅱ型
B. 急性心房颤动
C. 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
D. 常见型和少见型
E. 单源性和多源性


8. [单选题]可判断双嘧达莫试验阳性的是

A. 出现典型心绞痛,经注射氨茶碱可缓解者
B. 出现ST段水平型下移≥0.1mV,持续1分钟,注射氨茶碱后30分钟内恢复原状态者
C. 出现ST段抬高≥0.2mV
D. ST段在原有下移的基础上再下移≥0.1mV,持续1分钟以上
E. 以上都是


9. [单选题]在窦房结和房室结之间存在的结间束数目是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E. 5条


10. [单选题]有关起搏器感知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通过改变A波和V波的灵敏度值,可改变起搏器的感知功能
B. 感知过度时,心电图上出现短于起搏间期的间歇
C. 调高感知灵敏度值(降低灵敏度),可消除感知过度现象
D. 调低感知灵敏度值(提高灵敏度),可消除感知不良现象
E. 感知T波,可通过调高感知灵敏度值来解决


11. [单选题]只有当冠状动脉狭窄(直径)到一定程度时,邻近的冠状动脉与狭窄的冠状动脉之间才有侧支循环形成,其狭窄程度应大于

A. 25%
B. 50%
C. 75%
D. 90%
E. 100%


12. [单选题]心电图表现为: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其前有逆行P波,P-R<0.12秒代偿间歇完全提示

A. 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
B. 窦性心律
C. 室性期前收缩
D. 房性期前收缩
E. 预激综合征


13. [多选题]长期预防致命性心律失常(fatal arrhythmia)的方法包括

A. 安装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B. 口服胺碘酮
C. 口服地高辛
D. 口服心律平
E. 口服阿替洛尔


14. [单选题]关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定义,正确的是

A. 是指心电图有缺血型ST-T改变,但患者无胸痛症状
B. 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但缺乏胸痛及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
C. 是指患者有胸痛症状,但缺乏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
D. 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又有典型的胸痛症状
E. 是指心电图存在异常Q波,但患者无胸痛症状


15. [单选题]关于扩张型心肌病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心肌广泛纤维化是出现心电图改变的病理基础
B. 可出现心房颤动、传导阻滞和各种心律失常
C. 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
D. 心电图改变常无特异性
E. 以上都是


16. [单选题]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的第一高峰时间是

A. 凌晨2~6时
B. 早晨7~11时
C. 下午17~21时
D. 夜间21~0时
E. 中午12~15时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web/o3995l.html
    延伸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