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学网
搜索

2024理化检验技术正高职称人机对话每日一练(10月21日)

来源: 志学网    发布:2024-10-21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921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志学网发布2024理化检验技术正高职称人机对话每日一练(10月21日)相关信息,更多2024理化检验技术正高职称人机对话每日一练(10月21日)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多选题]化学发光分析法的特点包括

A. 灵敏性极高
B. 仪器设备简单
C. 发射光强度测量无干扰
D. 线性范围宽
E. 分析速度快


2. [多选题]在气相色谱法中,造成固定液流失的原因是

A. 柱温太高
B. 固定液的化学惰性差
C. 固定液的热稳定性差
D. 固定液的蒸气压低
E. 固定液的黏度低


3. [多选题]适合于用索氏提取法测定其中的总脂肪的样品是

A. 固体样品
B. 挥发性样品
C. 液体样品
D. 不挥发性样品
E. 混合固体样品


4. [多选题]测定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水样进行分离和富集可采用的方法有

A. 萃取法
B. 吹出-捕集法
C. 沉淀法
D. 吸附柱法
E. 静止顶空法


5. [多选题]新银盐分光光度法测定(spectrophotometry)砷的方法原理的描述中,说法错误的是

A. 样品经消解后,化妆品中砷变成砷离子
B. 五价砷被加入的还原剂还原为三价砷
C. 与硝酸银反应生成带色的胶态银
D. 在碘化钾和盐酸羟胺的作用下砷离子被还原
E. 三价砷被新生态的氢还原为砷原子


6. [多选题]当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的浓度很低时,可采用吸附管采样,热解吸毛细管气相色谱法,采样管中可选择的吸附剂有

A. 素陶瓷
B. 多孔硅胶
C. 氧化铝
D. TenaxTA
E. 活性炭


7. [多选题]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食物中的脂肪时,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脂肪的提取

A. 样品研磨和干燥不充分
B. 脂肪含量过高
C. 矿物质含量高
D. 含水量过高
E. 样品颗粒过大


8. [多选题]生化自动分析中获得单色光的方式有

A. 使用干涉滤光片 
B. 采用单色光光源 
C. 使用全息反射式光栅 
D. 使用蚀刻式凹面光栅
E. 使用氢灯作光源


9. [多选题]在RNA的分离与纯化过程中,为了避免RNase对RNA的降解,应注意以下哪些问题 ( )

A. 要避免细胞外RNase的污染抑制其活性
B. 操作时必须戴手套和口罩
C. 所有的玻璃器皿与溶液均应以RNase的抑制剂DEPC进行处理
D. 对各种材料和试剂均要进行严格的洗涤、纯化和高压消毒处理
E. 在冰浴的条件下进行操作,也是减低RNase活性的有效措施


10. [多选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心式分析仪是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的设计模式 
B. 朗伯-比尔定律适用于干化学法测定技术的浓度计算 
C. 干化学分析是在绝对干燥的环境下进行
D. 干化学试剂的胶膜可减少血浆内源性物质的干扰
E. 分立式分析仪是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的设计模式


11. [多选题]有关Klenow片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它是由DNA聚合酶I被裂解而形成的大片段
B. 具有5'→3'聚合酶活性
C. 具有3'→5'外切酶活性
D. 用于cDNA克隆中的第二股链合成
E. DNA序列分析中常用酶


12. [多选题]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铅的原理,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样品经预处理使铅以离子状态存在
B. 试液中铅离子被火焰的高温变成基态原子
C. 基态原子吸收来自铅空心阴极灯发出的283.3nm共振线
D. 对共振线的吸收值与样品中铅含量成正比
E. 还原型乙炔/空气火焰测定灵敏度优于氧化型乙炔/空气火焰


13. [多选题]环境空气样品与水质、食品等样品的不同之处是

A. 样品流动性大
B. 浓度不均匀
C. 不同时间浓度不同
D. 浓度很低
E. 浓度很高


14. [多选题]氟离子选择电极法中,离子强度缓冲液的作用为

A. 维持一定的离子强度
B. 保持适宜的pH范围
C. 提供掩蔽剂
D. 提高灵敏度
E. 加快电极平衡速度


15. [多选题]对核酸一蛋白质杂交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又称为Southwestern杂交
B. 可鉴定蛋白质与DNA的特异结合
C. 可以大概确定结合蛋白质的分子量
D. 该技术最先由中国人应用
E. 蛋白质-DNA复合物(protein-dna complex)经紫外线照射后可分离(separable)


16. [多选题]气相色谱仪的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温度一般比柱温高50℃左右,目的是为了

A. 防止高沸点化合物冷凝在检测器内
B. 防止燃烧生成的水聚积在检测器内
C. 防止燃烧不完全的化合物不产生信号
D. 保证待测组分能充分燃烧
E. 保证全部组分能充分燃烧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web/o44r2o.html
    延伸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