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志学网发布疼痛医学中级专业2024加血提分每日一练(12月26日)相关信息,更多疼痛医学中级专业2024加血提分每日一练(12月26日)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下列哪种结构不属于后纵隔?( )
A. 胸交感神经干
B. 主支气管
C. 内脏大神经
D. 半奇静脉
E. 胸导管
2. [单选题]病理反射的发生是由于( )。
A. 脊髓反射弧受损
B. 神经系统兴奋性普遍增高
C. 基底节受损
D. 锥体束受损
E. 脑干网状结构受损
3. [单选题]下列哪种神经经卵圆孔出颅至颞下窝?( )
A. 上颌神经
B. 眼神经
C. 迷走神经
D. 下颌神经
E. 动眼神经
4. [单选题]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除药物治疗外,还应选择( )。
A. 截骨术
B. 钻孔减压术
C. 滑膜切开术
D. 关节清理术
E. 关节成形术
5. [单选题]骨折治疗的目的和原则中,下述不正确的是( )。
A. 治疗骨折的三大原则之二是固定
B. 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无论多久多难,都要使受伤部位恢复正常功能
C. 治疗骨折的三大原则之一是复位,骨折复位也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
D. 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部位最大可能、尽快地恢复正常功能
E. 治疗骨折的三大原则之三是功能锻炼
6. [单选题]发病年龄20~50岁,男性多发,少数有家族史。头痛的发作非常刻板,即疼痛发作的时间、形式、程度及部位均十分固定。午睡后或凌晨发作最常见,无先兆,特点是:短暂、剧烈和爆炸样头痛发作。位于一侧眼眶、球后和额颞部,伴同侧眼球结合膜充血、流泪、鼻塞和Horner征,每次发作10分钟至3小时,病程持续数周或数月。该头痛属于( )。
A. 复杂型偏头痛
B. 典型偏头痛
C. 丛集性头痛
D. 紧张性头痛
E. 特殊类型偏头痛
7. [单选题]低钾性碱中毒常出现于下列哪种情况?( )
A. 挤压创伤
B. 尿毒症
C. 术后少尿
D. 胃肠减压
E. 输血过量
8. [单选题]下述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表现中哪项正确?( )
A. 临床表现为意识模糊、共济失调、局灶性脑损害,病变轻、预后好。患者多有腰部带状疱疹史
B. 先有疲劳、体重减轻、肌肉关节隐痛、感冒、感染、外伤、药物过敏等表现。首发症状多为一侧或多个肢体无力麻木;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失明、复视,痉挛性或共济失调性下肢瘫,Lhermitte征
C. 主要表现为发热、畏光、头痛、肌痛、恶心、呕吐、全身无力,神经系统检查可见颈项强直和Kernig征
D. 前驱期有发热、全身不适、头痛、肌痛等,急性起病,神经症状为偏盲、偏瘫、失语、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多动、脑膜刺激征,多数患者有意识障碍
E. 急性起病,病前有发热,全身不适。首发症状为双下肢(both lower limbs)麻木无力,病变部位根痛或病变节段束带感,继而完全横贯性损害
9. [单选题]高压蒸气灭菌,当压力在104.0~137.3kPa下,达到灭菌的时间是( )。
A. 20~25分钟
B. 5~10分钟
C. 15~20分钟
D. 10~15分钟
E. 25~30分钟
10. [单选题]关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 禁止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
B. 可选择性地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不影响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
C. 有肝药酶抑制作用,可增强三环类抗抑郁药的药效
D. 常用药包括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
E. 禁用于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11. [单选题]分离性感觉障碍最易出现于( )。
A. 周围神经病变
B. 脊神经节病变
C. 脊髓前角病变
D. 脊髓中央病变
E. 脊髓横贯性损害
12. [单选题]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择期手术,至少待心衰控制以后( )。
A. 5~6周
B. <1周
C. 3~4周
D. 1~2周
E. >6周
13. [单选题]关于疼痛的评估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来自患者本人诉说的疼痛是可靠而有效的测量
B. 疼痛的测量是指应用某些测量标准对疼痛的强度进行测量
C. 通过评估和测量,可以客观地得到患者的疼痛程度
D. 疼痛的评估包括对全过程中不同因素相互作用的测量
E. 临床工作中以VAS、MPQ和PBS最为常用
14. [单选题]普通偏头痛,多数始于青春期,女多于男,临床最常见,约占偏头痛患者的80%,常表现为双侧颞部及眶周疼痛。可为搏动性,疼痛持续时伴颈肌收缩可使症状复杂化。该头痛属于( )。
A. 复杂型偏头痛
B. 典型偏头痛
C. 有先兆的偏头痛
D. 无先兆的偏头痛
E. 特殊类型偏头痛
15. [单选题]人体内嘌呤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是( )。
A. 尿素
B. 胺
C. 肌酸
D. β-丙氨酸
E. 尿酸
16. [单选题]糖皮质激素的抗毒素(antitoxin)作用指的是( )。
A. 可直接中和和破坏内毒素
B. 提高机体对细菌外毒素的耐受性
C. 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性
D. 可直接中和和破坏外毒素
E. 以上均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