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学网
搜索

病理学技术(士)(初级)2023相关专业每日一练(04月02日)

来源: 志学网    发布:2023-04-02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776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志学网发布病理学技术(士)(初级)2023相关专业每日一练(04月02日)相关信息,更多病理学技术(士)(初级)2023相关专业每日一练(04月02日)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下列哪项决定抗原特异性(  )。

A. 分子结构
B. 抗原决定簇
C. 化学组成
D. 异物性
E. 分子量


2. [单选题]水样变性是指( )。

A. 器官体积增大
B. 细胞体积增大
C. 组织水肿
D. 细胞内水分过多
E. 细胞器增大


3. [单选题]病理细胞学中,可用于鉴别淋巴瘤的染色法是

A.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
B. 瑞氏(Wright)染色法
C. 巴氏(Papanicolaou)染色法
D. 刚果红染色法
E. 迈-格-吉(MGG)染色法


4. [单选题]病理大体标本制作中对胃的取材,不正确的是

A. 先把浆膜面附带的脂肪修剪掉
B. 沿胃大弯将胃剪开使黏膜面暴露
C. 按胃的自然形状用大头针沿其边缘固定于硬纸板上,固定时黏膜面与硬纸板接触
D. 按胃的自然形状用大头针沿其边缘固定于硬纸板上,固定时浆膜面与硬纸板接触
E. 在硬纸板上固定后,悬浮在固定液中进行组织固定


5. [单选题]抗原决定簇指的是(  )。

A. 通常与抗原的凹陷部位相结合
B. 是B细胞或T细胞上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
C. 是补体上与相应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的部位
D. 是抗体上与相应抗原结合的部位
E. 是抗原上与相应抗体结合的部位


6. [单选题]最常用下列哪种平衡盐溶液?(  )

A. RPMI1640
B. IMDM
C. Hanks
D. DMEM
E. McCoy5A


7. [单选题]下列哪种染色方法用于显示退变髓鞘?(  )

A. Luxol fast blue染色法
B. Weigert-Pal染色法
C. Kullshitsky染色法
D. Marchi染色法
E. Weil染色法


8. [单选题]超薄切片技术的步骤为

A. 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
B. 取材、固定、脱水、浸透、包埋、切片、染色
C. 取材、脱水、固定、包埋、切片、染色
D. 取材、固定、脱水、浸透、包埋、切片
E. 取材、脱水、固定、包埋、切片


9. [单选题]大体标本的收集,正确的方法是

A. 主要通过动物实验的模型收集标本
B. 根据教学需要,集中精力在短时间内搞突击收集
C. 大体标本均来源于尸检
D. 大体标本均来源于活检
E. 大体标本的收集是一项长期连续性工作,主要靠在尸检和活检时发现并收集


10. [单选题]硝酸分子量63.02,比重1.42,硝酸液的百分比浓度是

A. 42.5
B. 53.9
C. 63
D. 70.98
E. 72.39


11. [单选题]免疫组化是

A. 研究利用酶化学原理追踪组织或细胞内大分子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科学
B. 研究利用免疫学反应原理,通过特定的标记抗体示踪细胞内相应抗原大分子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科学
C. 研究利用碱基配对规律,标记示踪组织或细胞内核酸分子序列的应用科学
D. 研究利用金属离子的高电子密度追踪显示组织或细胞内大分子复合物(macromolecular complexes)质变化规律的应用科学
E. 研究利用放射性核素显影原理追踪组织或细胞内大分子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科学


12. [单选题]关于小圆细胞肿瘤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

A. 是一类细胞形态为小圆形的细胞
B. 常规诊断基本可以明确诊断
C. 免疫组化诊断胚胎性横纹肌肉瘤首选Desmin
D. 原始间叶性肿瘤诊断困难,可采取排除法
E. 免疫组化诊断尤因肉瘤首选CD99


13. [单选题]怀疑此肿瘤为间叶组织来源,下列哪种标志物有助于诊断?(  )

A. CK
B. laminin
C. Vimentin
D. GFAP
E. CD68


14. [单选题]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核糖体上都有的rRNA是

A. 18S rRNA
B. 5S rRNA
C. 5.8S rRNA
D. 28S rRNA
E. 23S rRNA


15. [单选题]下列哪种碱基不是DNA分子中所含有的碱基?(  )

A. C
B. U
C. A
D. G
E. T


16. [单选题]关于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判断传染病流行是单株还是多株感染
B. 有助于识别可能的传播宿主及途径
C. 识别高毒株,追踪难以培养的传染因子
D. 鉴定新的微生物
E. 查找传染源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web/ody4o6.html
    延伸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