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志学网发布心电学技术卫生高级职称(副高)2023优质每日一练(06月02日)相关信息,更多心电学技术卫生高级职称(副高)2023优质每日一练(06月02日)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多选题]使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synchronous ecg)机时,左右下肢电极不能放置于同一侧下肢的原因错误的是
A. 降低了心电图波幅
B. 可使心电图波形(ecg waves)反转
C. 降低了抗交流电干扰的能力
D. 易产生基线漂移
E. 易引起ST段失真
2. [单选题]具有起搏脉冲分析功能的动态心电图记录器专用通道的采样率为
A. >400Hz
B. >500Hz
C. >600Hz
D. >800Hz
E. >1000Hz
3. [多选题]房颤心电图表现为
A. P波消失,代之小而不规则的基线波动
B. QRS波群通常形态正常
C. R-R间隔绝对不规则
D. 颤动波之间等电位线消失
E. 房率约350~600次/分
4. [多选题]关于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的阐述,正确的是
A. 心动过速有突发突止的特点
B. 心动过速频率常为130次/分
C. 多见于VVI起搏器患者
D. 常因房性期前收缩或室性期前收缩诱发
E. 心动过速为折返机制
5.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阿托品试验禁忌证的是
A. 前列腺肥大
B. 青光眼
C. 高温季节
D. 窦性心动过缓
E. 窦性心率为160次/分
6. [单选题]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反流束宽度与左心室流出道宽度的比值应为
A. 5%~10%
B. 10%~15%
C. 15%~20%
D. 20%~25%
E. 25%~46%
7. [单选题]1999年,ACC/AHA建议将“3个1”标准中两次ST段事件之间间隔时间改为
A. ≥1分钟
B. ≥2分钟
C. ≥3分钟
D. ≥4分钟
E. ≥5分钟
8. [单选题]男性,56岁。经常有发作性心悸3年,曾在当地医院作心电图显示(ecg showed)为阵发性心房颤动。近2年来曾出现心悸发作后晕厥而入院检查。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电图显示(ecg showed)窦房结恢复时间应是
A. ≥2s
B. 1.5s
C. 1.8s
D. <1.4s
E. 1s
9. [单选题]关于等长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步行、跑步、游泳都是典型的等长运动
B. 做功时,肌肉张力明显增加而肌肉长度基本不变
C. 等长运动时骨骼肌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D. 对心血管患者有利
E. 是受试者首选的运动形式
10. [单选题]低钾血症的心电图表现不包括
A. P波振幅增高
B. PR间期延长
C. T波振幅增高
D. ST段压低
E. QT-U间期延长
11. [单选题]关于Mahaim纤维心电图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PR间期正常或延长
B. QRS波群时限正常或延长,起始部可见delta波
C. 可出现ST-T改变
D. 可引起窄QRS波群心动过速,也可引起宽QRS波群心动过速
E. 仅能发生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12. [单选题]"冠状T波"广义上指
A. T波直立或倒置,双支对称,顶端或底端呈箭头样
B. T波直立高耸,呈帐篷样
C. T波倒置,呈鱼钩样
D. T波低平或双向
E. T波深倒置,呈瀑布样
13. [单选题]关于起搏器不应期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心房不应期由心房起搏或感知触发,分为心房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感知心房脉冲后电位及其后的R波及T波
B. 心房后心室空白期由心房起搏或感知信号触发,不可程控,设置目的是为了防止心室电路对心房脉冲的交叉感知
C. 心室不应期由心室起搏或感知触发,分为心室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感知起搏的QRS后电位及T波
D. 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由心室起搏或感知信号触发,分为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心房电路对心室脉冲的交叉感知或感知逆行P波
E. 总心房不应期=AV间期+PVARP=上限跟踪频率间期
14. [单选题]关于目前SCP-ECG(心电信息的标准化通信协议)标准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仅支持动态心电信息
B. 仅支持运动心电信息
C. 仅支持信号平均心电信息
D. 仅支持静息心电信息
E. 既可支持静息心电信息,也可支持动态心电信息
15. [单选题]关于QT间期离散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指12导联同步心电图(synchronous ecg)上同一个心动周期最大QT间期与最小QT间期的差值
B. 指12导联非同步心电图(synchronous ecg)各导联间QT间期离散的程度
C. 是判断自主神经活性的定性指标
D. 反映了心房肌电活动复极过程在各个局部的不均一性
E. 可以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16. [单选题]额面QRS心电轴左偏可见于以下情况,但除外
A. 左心室肥大
B. 心脏左移
C. 左前分支阻滞
D. 膈肌高位
E. 左心室肌萎缩或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