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学网
搜索

CT技师2023笔试每日一练(09月23日)

来源: 志学网    发布:2023-09-23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778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志学网发布CT技师2023笔试每日一练(09月23日)相关信息,更多CT技师2023笔试每日一练(09月23日)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国际通用CT的英文全称是

A. Computer Aided Tomography
B. Computer Tnans-Axial Tomography
C.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D. Computer Tomography
E. Computerized Transverse Tomography


2. [单选题]图像质量的测试方法,不包括

A. 点分布函数
B. 线分布函数
C. 对比度传递函数(contrast transfer function)
D. 调制传递函数
E. 三角函数


3. [单选题]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基本定义是

A. 对受检者及检查者,以最小的代价,获得一张(幅)优良图像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行为
B. 对检查者,以最小的代价和最少的射线剂量,获得一张(幅)优良图像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行为
C. 对受检者,以最小的代价和最少的射线剂量,获得一张(幅)优良图像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行为
D. 对受检者及检查者,以最小的代价和最少的射线剂量,获得一张(幅)优良图像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行为
E. 对受检者及检查者,以最少的射线剂量,获得一张(幅)优良图像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行为


4. [单选题]心室层面相当于

A. 第3胸椎平面
B. 第4胸椎平面
C. 第5胸椎平面
D. 第6胸椎平面
E. 第8胸椎平面


5. [单选题]螺旋CT扫描技术出现在

A. 19世纪70年代
B. 20世纪6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
D. 20世纪80年代
E. 20世纪90年代


6. [单选题]有关连续X线的解释,正确的是

A. 连续X线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的轨道电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B. 连续X线与高速电子的能量无关
C. 连续X线的质取决于管电流
D. 连续X线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的原子核相互作用的结果
E. 连续X线的放射中,高速电子的能量没有丢失


7. [单选题]关于CT发明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奖项中,错误的是

A. 1972年4月,亨斯菲尔德和安普鲁斯在北美放射年会上宣读了关于CT的第一篇论文,宣布了CT的诞生
B. CT的发明人是亨斯菲尔德教授
C. 亨斯菲尔德于1972年获得McRobert奖
D. 亨斯菲尔德于1979年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E. 与亨斯菲尔德一起于1979年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的是考迈克


8. [单选题]颅脑CT横断扫描显示三个颅凹较好的扫描基线是

A. 听眶线
B. 听口线
C. 听眦线
D. 听鼻线
E. 听眉线


9. [单选题]关于CT分代的描述,正确的是

A. 20世纪90年代发明了螺旋CT
B. CT的发展通常以"代"称呼
C. CT的发展经历了第一代到第六代的过程
D. 单层螺旋CT的探测器数目与第三代CT机相比没有数量的增加和材料的改变
E. 只有第一代CT采用的是旋转一平移扫描方式


10. [单选题]CT与常规X线检查相比突出的特点是

A. 空间分辨率高
B. 密度分辨率高
C. 曝光时间短
D. 病变定位、定性明确
E. 适合全身各部位检查


11. [单选题]关于CT透视扫描仪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可做常规的穿刺引导
B. 可以做囊肿等的抽吸
C. 疼痛治疗(脊髓腔注射镇痛药物)
D. 吞咽功能和关节活动的动态观察
E. 由于受呼吸运动影响,不适合胸、腹部部位的穿刺


12.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探测器具有的特性

A. 转换效率
B. 响应时间
C. 模数转换
D. 动态范围
E. 稳定性


13. [单选题]代表第五代CT机结构特点的是

A. CT机为旋转、平移扫描方式
B. X线束的扇形角达50°~90°
C. 只有球管围绕受检者做360°旋转
D. 扫描速度可达1~5s
E. 具有一个电子束X线管


14. [单选题]螺旋CT扫描的球管热容量一般不低于

A. 2MHU
B. 3MHU
C. 4MHU
D. 6MHU
E. 8MHU


15.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是机架内成像系统的组件

A. 滑环
B. X线球管
C. 准直器
D. 高压发生器
E. 存储器


16. [单选题]第二肝门层面自左向右依次为

A. 左外叶、左内叶、右前叶、右后上段
B. 右前叶、右后上段、左内叶、左外叶
C. 右后上段、右前叶、左内叶、左外叶
D. 左外叶、左内叶、右后上段、右前叶
E. 左内叶、左外叶、右后上段、右前叶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web/rrrl9m.html
    延伸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