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学网
搜索

2023卫生中西医结合儿科副高卫生职称试题答案+解析(08.18)

来源: 志学网    发布:2023-08-18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365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志学网发布2023卫生中西医结合儿科副高卫生职称试题答案+解析(08.18)相关信息,更多2023卫生中西医结合儿科副高卫生职称试题答案+解析(08.18)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多选题]夏季热的诊断要点为

A. 好发于3岁以下体弱儿童
B. 发热随气温降低能自行缓解
C. 体征及实验室查无特殊异常
D. 夏季发病,发病率随气温升高而增加
E. 入夏以后,长期发热,伴有口渴多饮,多尿,无汗或少汗


2. [单选题]能确诊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血清学监测(serological surveillance)方法是

A. 特异性gG抗体
B. 特异性gM抗体
C. 血凝抑制试验
D. 中和试验
E. 补体结合试验


3. [单选题]大陷胸汤的药物组成是

A. 大黄、芒硝、甘遂
B. 大黄、芒硝、甘草、葶苈子
C. 大黄、栝蒌实、半夏
D. 大黄、枳实、甘遂、葶苈子
E. 大黄、芒硝、杏仁、葶苈子、白蜜、甘遂末


4. [单选题]下列关于头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头围大小与脑发育密切相关(closely related)
B. 新生儿平均头围约34cm
C. 1岁小儿头围约46cm
D. 2岁小儿头围约48cm
E. 3岁小儿头围约50cm


5. [单选题]婴幼儿易患呼吸谨感染的主要原因是

A. 细胞免症功能低下
B. 咳嗽反射差
C. 分泌型IgA低下
D. 纤毛运动功能差
E. IgM低下


6. [单选题]湿温,症见身热心烦,渴不多饮,脘痞,呕恶,便溏,尿短黄,苔黄腻,脉濡数,其辨证为

A. 湿热阻于下焦
B. 湿热积滞交结胃肠
C. 肠热下利
D. 湿热困阻中焦
E. 湿热困阻三焦


7. [单选题]患儿,4岁。丹痧布齐,低热不退,唇赤口干,伴有干咳,食欲不振(loss of appetite),舌红少津,舌苔剥脱,脉象细数。其证候是

A. 邪侵肺脾
B. 邪侵肺卫
C. 邪陷心肝
D. 疹后阴伤
E. 邪侵肺胃


8. [单选题]15个月男孩,近半年来常患鼻塞炎、中耳炎口肺炎,经检测患儿的血清gG<2g/L,缺乏同族血凝素和相接种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疫苗的抗体应答,血中测出自身抗体,诊断X线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瘟(Bruton病)。下列哪项治疗最合适

A. 定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B. 行胎肝移植
C. 长期肌内注射胸腺素
D. 口服左旋咪唑
E. 并发感染时用适当抗生素


9. [单选题]室间隔缺损患儿出现声音嘶哑,最可能的原因为

A. 左心房增大压迫喉返神经
B. 左心室增大压迫喉返神经
C. 右心室增大压迫喉返神经
D. 肺动脉扩张压迫喉返神经
E. 主动脉扩张压迫喉返神经


10. [单选题]下列关于前囟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可作为衡量颅骨发育的指标
B. 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
C. 为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
D. 约在1~15岁时闭合
E. 过早闭合见于小头畸形


11. [多选题]温邪的共同特性主要有( )

A. 温热性质显著,致病后出现发热及相关的热象
B. 从外侵袭人体,从口鼻或皮毛而入,致病迅速
C. 致病与时令季节密切相关(closely related),故又称为时令温邪,或简称时邪
D.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影响或转化,如热灼成燥、热蒸湿动、寒郁化热等
E. 不同的温邪入侵部位有别,如风热病邪首先犯肺,暑热病邪径犯阳明,湿热病邪困阻太阴脾


12. [多选题]肺痈与肺痿的鉴别主要有哪些症状( )

A. 胸痛与不痛
B. 吐浊唾与涎沫
C. 脉数实与虚数
D. 息粗与息微
E. 咳嗽与不咳


13. [单选题]某男,70岁。两天前高热,面红,咳喘,舌红,苔黄,脉数。服阿司匹林后汗出如洗,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据此分析,其病机应为

A. 阳胜则热
B. 重热则寒
C. 阳胜则阴病
D. 热胜则肿
E. 热伤气


14. [单选题]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中,不正确的是

A. 全身症状轻微
B. 弛张高热
C. 全身皮疹
D. 肝脾肿大
E. 后期伴关节炎


15. [单选题]下列哪项血气指标提示存在重症肺炎

A. 代谢性碱中毒
B. 代谢性酸中毒
C. 混合性酸中毒
D. 多重酸碱紊乱
E. 过渡通气


16. [单选题]患儿,2岁。时值夏季,发热持续1月余,朝盛暮衰,口渴多饮,尿多清长,无汗,面色苍白,下肢欠温,大便溏薄,舌淡苔薄。治疗应首选

A. 白虎汤
B. 新加香薷饮
C. 温下清上汤
D. 竹叶石膏汤
E. 王氏清暑盖气汤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web/vkn31z.html
    延伸阅读
    考试资料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