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志学网发布2024心电学技术(副高)笔试每日一练(03月27日)相关信息,更多2024心电学技术(副高)笔试每日一练(03月27日)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下列关于窦性心律不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常见于正常健康人
B.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常见于正常健康人
C. 窦性心动过缓(sinus bradycardia)者常伴窦性心律不齐
D. 窦房结内游走心律时可出现窦性心律不齐
E. 窦性心律不齐常见于青少年和儿童
2. [单选题]临床上最常见的双束支阻滞为
A.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
B.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后分支阻滞
C.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合并左间隔支阻滞
D. 左前分支阻滞合并左后分支阻滞
E. 左前分支阻滞合并左间隔支阻滞
3. [单选题]预激综合征患者伴发心房颤动时可选用的药物是
A. 毛花苷丙
B. 利多卡因
C. 普罗帕酮
D. 维拉帕米
E. 腺苷
4. [单选题]成年人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通常是指心率超过
A. 160次/分
B. 100次/分
C. 50次/分
D. 60次/分
E. (220-年龄)次/分
5. [单选题]隐匿性旁路(latent accessory pathway)是指
A. QRS波群起始部有delta波
B. PR间期<0.12s
C. 房室旁路仅有前向传导功能
D. 房室旁路仅有逆向传导功能
E. 既可前向传导,又可逆向传导
6. [多选题]关于起搏器不应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心房不应期由心房起搏或感知触发,分为心房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感知心房脉冲后电位及其后的R波及T波
B. 心房后心室空白期由心房起搏或感知信号触发,不可程控,设置目的是为了防止心室电路对心房脉冲的交叉感知
C. 心室不应期由心室起搏或感知触发,分为心室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感知起搏的QRS后电位及T波
D. 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由心室起搏或感知信号触发,分为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心房电路对心室脉冲的交叉感知或感知逆行P波
E. 总心房不应期=AV间期+PVARP=上限跟踪频率间期
7. [单选题]关于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比较准确的描述是
A. 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往往是多种心律失常同时出现
B. 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以房性期前收缩最为常见
C. 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可以表现为多种心律失常交替出现
D. 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只表现为缓慢性心律失常
E. 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只表现为快速性心律失常
8. [单选题]高钙血症的典型心电图表现为
A. ST段延长
B. ST段缩短,Qr间期缩短,常伴有明显U波
C. ST段缩短,T波高尖
D. ST段延长,T波低平
E. PR间期变短
9. [单选题]患者男性,45岁,因心悸就诊。食管心房调搏测定的房室结前传文氏点为110次/分,2:1阻滞点为130次/分,可能的原因为
A. 存在房室传导阻滞
B.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C. 经房室结双径路的慢径路传导
D. 药物影响
E. 以上都是
10. [单选题]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群的联律间期显著不等,可见室性融合波,各异位RR间距之间有一最大公约数,该心电图特征提示为
A. 室性逸搏心律
B. 交界性逸搏心律
C. 逸搏夺获性心律
D. 室性并行心律
E. 房性并行心律
11. [单选题]采集心电图时,各电极与患者接触良好,心电图记录可见Ⅰ导联良好,Ⅱ、Ⅲ、aVF导联不能正常记录,可能出现接触不良或折断的导联线是
A. RA
B. LA
C. LF
D. RF
E. 以上都是
12. [单选题]室性心动过速时,QRS波群与P波的关系可表现为
A. 房室分离
B. 1:1室房逆传
C. 心室融合波
D. 部分呈1:1室房逆传,部分呈房室分离
E. 以上都是
13. [单选题]正常的冠状动脉在运动负荷时,其血流量较静息时增加
A. 1~2倍
B. 3~4倍
C. 5~7倍
D. 7~9倍
E. 以上均不对
14. [多选题]室性并行心律的特点包括以下哪些
A. 室性异位搏动与窦性搏动配对间期不固定
B. 窒性融合波
C. 室性异位搏动形态不一致
D. 两个长的室性异位搏动间期是短的室性异位搏动间期的整数倍
E. 室性异位搏动与窦性搏动配对间期固定
15. [单选题]U波倒置可见于下列情况,但除外
A. 低钾血症
B. 高血压所致左心室肥大
C. 瓣膜病所致左心室肥大
D. 心肌缺血
E. 变异型心绞痛
16. [单选题]心肌梗死急性期典型的心电图表现是
A. T波高耸,无ST段抬高和坏死性Q波出现
B. T波高耸,随即出现ST段抬高,无坏死性Q波出现
C. ST段弓背向上抬高,出现坏死性Q波,伴T波倒置
D. 抬高的ST段回到等电位线,T波倒置变深,存在坏死性Q波
E. ST-T多数基本恢复正常,存在坏死性Q波